相信有很多人被连续大雨搞得烦闷至极,到处都是湿哒哒的,人在这样的环境也很容易让邪湿入侵……
说起邪湿,人人谈之惧色,就连传承已久的中医都对其畏惧三分。那么湿气究竟是什么呢?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。
自然界的六气太过时不适合人体正常的适应即为六邪。在致病的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这“六淫邪气”中,中医最怕湿邪。湿气多少因为自身所处的环境,或者自身一些不良习惯而引起的。
早上起床的时候,如果你觉得睁不开眼,浑身没劲,刷牙的时候发现舌头发白发黄,伴有很明显的齿印,再一照镜子看到有很严重的眼袋,上厕所便便难冲下去,粘在马桶上,吃饭完全没有食欲。如果你有这些症状,那说明你体内湿气已经很严重了。而且湿气重会伤到脾,脾主运化,无法正常工作就会导致体内湿气越来越重,湿气重又会伤脾,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,很多人不知不觉发胖或许就是这个原因。如果你湿气重是很难减肥的,就算减下来还是会反弹。
湿气的危害!
1.湿气长期在体内不排出,就会进入关节,如果遇上“寒”,就会形成寒湿,是导致关节疼痛、引起发炎症的原因。
2.
对于女性来说,湿气无疑是致命的,体内湿气严重,容易导致脾虚,使得女性出现白带多、白带有异味等问题,同时还会诱发阴道炎或导致阴道反复。
3.湿气入皮下,会影响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,降低脂肪燃烧效率,从而导致肥胖。过多的湿气滞留在体内,加重脾运化水湿的负担,就像马车超载一样,有时甚至会影响肾的利尿功能,严重的可继发全身浮肿。
4.
湿气重的人脸上会冒出很多油,皮肤呈现黄蜡色,十分容易导致青春痘滋生,严重时还会出现皮肤局部瘙痒、起红疹等症状。
5.
湿气重不单止对女性危害大,也会增加男性得前列腺的几率。
老话说:十人九湿,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湿气,如果不及时把湿气排出来,很容易得风湿、高血压等毛病。
5招教你把湿气排干净,还你一个健康的身体!
1.健脾
湿气重首先要吃一些健脾的食物,脾是根本,不把脾养好是很难把湿气排出去的。再者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,以肉食为主了,很多人一天不吃肉就觉得很亏,长期这样,伤害的是脾胃。所以平常可以多吃一些薏米、红豆、苦瓜、山药等祛湿食物。
百合薏米粥将薏米50克、百合15克洗净,放入锅中,加水适量,煮至薏米热烂,加入蜂蜜调匀,出锅即成。特点:甜香,热糯,略有清香味,此粥常吃,健脾益胃,泽肤祛斑,可用于治疗妇女面部雀斑、痤疮、湿疹等症,对青春少女美容有益。
2.拔罐
拔罐是一种强身健体、治病的中医方法,利用负压吸附人体表面特定的部位或穴位,达到治病的效果。可以起到温经散寒、疏通经络、消肿止痛等作用,有效的把体内湿气排出去。可以偶尔去拔一次罐,拔罐的时候最好询问医师需要注意哪些东西。
3.运动祛湿
运动无论什么时候,运动都是最好的,不仅可以强身健体,增强身体抵抗力,还能活化气血,加快血液的循环,加速排出体内的湿气。缺乏运动会使我们的身体感觉四肢无力,使我们体内的湿气越来越重,时间长了会导致一些病症,所以多抽时间出来运动。
4.泡脚
脚部是我们身体穴位比较多的时候,经常泡脚是可以帮助我们祛湿的。不仅有助于身体血液流通循环,还可以提高睡眠。由于脚部位穴位较多,很多小病就是从脚底进入的,但是也有很多病痛从脚底排出的。
艾叶泡脚在南方地区,有些人劳动量过高了,或者长年在水里干活,导致湿气过重。一般都是拿艾草泡脚、泡澡的。
5.穴位祛湿
中脘穴
本穴位于人体腹部,前正中线上,取穴可采取仰卧姿势。此穴可调控胃腑气血的阴阳虚实,具有健脾和胃,降逆利水的功效,可以治疗湿滞、腹泻、腹鸣、精力不济、食欲不振、嗳气等等消化系统疾病。
足三里
此穴位于小腿外侧,是健脾胃的第一穴,具有燥化脾湿,生发胃气之功效,还能补中益气、扶正祛邪,是人体保健的重要穴位,可治内湿重而引起的水肿,以及各种炎症。
用大拇指按压足三里,或者用手指按揉,顺时针揉按此穴约5分钟左右,至局部有发酸,发胀的感觉为宜。
怎么防止湿气?谨记这3个“不要”
1、人体内产生湿气,除了自身的排出,很大部分和环境有关。经常在潮湿的环境中,容易、导致湿气入体。
2、不要直接睡在地板上,地板湿气重,容易湿气入体,引起全身酸痛。不要穿潮湿的衣服,我们洗澡后要尽量擦干身体,吹干头发。我们的房间要经常打开窗户通风,保持干燥,空气对流。
3、少吃油炸、冰冻甜品。中医认为生冷食物、冰品或凉性蔬果,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,不易无限量食用。